一、竞赛目的
1、通过主题班会课的召开,全面展示班级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效果,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2、通过全年级班主任通力研讨班会课开展的过程,全面提高班会课的质量。
3、落实全员育人的思想,为班主任提供相互交流、相互学习的平台。
4、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校风,提升班级管理水平。
二、竞赛主题
围绕“爱与成长”的德育主题,各年级组自行设定参赛题目。
三、竞赛时间及地点
高段:12月17日下午三节课
低段:12月18日下午三节课
竞赛地点在参赛班级所在的教室。
四、评委
学部行政领导、大队辅导员、各年级组长(年级组长不给本年级打分)。
五、参加人员
主题班会竞赛课要求学生处干事、大队辅导员、年级组长全程参与,全体班主任老师自行选择至少听完三节参赛课(记考勤)。欢迎其他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到堂听课。
六、竞赛细则
1、各年级组先推荐一个班级参加校级主题班会竞赛,其他同级组的老师参与“磨课”,共同推出一节代表本年级组最高水平的主题班会课,竞赛成绩纳入年级组评比。每一次磨课过程都要有记录,活动结束后作为班会课相关资料上交学生处保存。
2、主题班会课的上课时间为一、二年级30分钟,三至六年级40分钟。
3、主题班会课形式多样,可根据比赛需求自行创作班会形式,创意新颖者可酌情加分。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其他教育资源(如:家长)加盟课堂。
4、主题班会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。
5、本次主题班会竞赛分为两部分,教案设计占20%,现场的课堂教学占80%。依据两项总分评出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。
七、竞赛要求
1、12月2日前各年级确定参赛班级及班主任,填写参赛表格上传给学生处。
2、12月12日前各参赛老师上传一份主题班会活动方案(电子文档)到学生处。
3、形式生动活泼,有新意,效果好,课堂中要有学生的有一定示范性。
4、提供班会课的教学设计给听课的老师。
5、班会课后一周内上交主题班会材料(班会设计、课件、素材资料、课后反思等)。
八、评分标准
一、班会课教案(20%)包含以下几个内容:
1、教育目的:本次班会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内容;
2、教育方法和手段:班会课开展的形式和方法;
3、教育辅助工具:运用到那些教育工具;
4、教育前期准备情况:在进行班会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情况;
5、主持人安排:指明是学生还是班主任;
6、班会课教学流程:写清教学开展的各个环节,包括内容顺序、内容安排情况、主持人讲话稿、学生节目名称内容、班主任总结讲话内容等。
二、现场班会课上课(80%)
广外附小主题班会课赛课评分标准
班级: 主题: 比赛时间: 年 月 日
评价项目 |
评价内容 |
分值 |
得分 |
课前场景布置 |
教室的布置整齐清洁,有特色,整体布置能反映班级特点,有一定的艺术氛围,烘托主题。搭建学生自主发展,自我锻炼的舞台。 |
5 |
|
主持 |
低段由班主任主持,高段可以由学生主持。但无论师生,均要求主持人声音洪亮,口齿清晰;能灵活控制课堂气氛。 |
5 |
|
主题 |
班会主题鲜明,重点突出,整个班会自始至终能围绕主题展开。 |
15 |
|
内容 |
主题班会内容能针对本班(校)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召开班会,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班会内容具体而不空洞,能用学生易接受的事例说明问题,言之有物,贴近生活。 |
20 |
|
形式 |
形式新颖,生动活泼,富有创新,符合学生实际,艺术形式多样,而又不喧宾夺主。 |
15 |
|
过程 |
主题班会设计合理,条理清晰,衔接流畅,运作完整。 |
15 |
|
气氛 |
主题班会活动既能体现班主任的积极引导,又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,师生互动,气氛热烈。 |
15 |
|
效果 |
主题班会活动能提高学生认识,培养学生情操,呵护学生情感,丰富学生生活,发展学生能力,展现学生风采。班会能深入学生内心,达到班会的目的,富有实效。 |
10 |
|
评委姓名: 总得分: |
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安排
年级 |
班级 |
具体时间 |
参赛人员 |
主题 |
一年级 |
|
12月18日第五节课 |
|
|
二年级 |
|
12月18日第六节课 |
|
|
三年级 |
|
12月18日第七节课 |
|
|
四年级 |
|
12月17日第五节课 |
|
|
五年级 |
|
12月17日第六节课 |
|
|
六年级 |
|
12月17日第七节课 |
|
|